精神病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俗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是 [复制链接]

1#

在天气预报不发达的古代,劳动人们在从事农耕活动时,完全是凭着对天气变化的经验掌握来指导农事活动。由于天气预报不发达,没有现在这种高科技探测云层,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过去农民工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种植的经验积累,看云识天气,根据时间的不同来决定温度的不同。

其实这句话从字面上就很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清明是我国24节气的一个重要的节日,清明这一天到来,温度就会骤然上升,也是农民春耕的季节,农民可以开始进行种植、栽树等等农事活动。

总之,农村俗语“2月清明不在前,3月清明不在后”其实就是说清明节到来的日子,按农历的节日来计算,一般清明节就在农历2月下半月或者是3月上半月,基本上就是这个规律。这句谚语也提示人们:2月份的清明天气比较凉,一般不要忙着种地,毕竟地位还没有上来,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于3月份的清明节,温度上来了,可以忙着种地了,毕竟耽误一时就耽误了一季。春天种地的确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也是丰收的保障。

农业讲究不误农时,“庄稼耽误是一季,人耽误了是一生”,因此,如果农历三月清明,最好在清明节气之前播种育苗,清明之后播种育秧,会延迟早稻收割,耽误晚稻栽插,农历三月气温比二月要高,南方暖湿气流占上风,冷空气不能南下,可以在清明节之前播种早稻种子。

这是因为农历历法的一年运行周期要比公历历法段十天左右,所以才有了农历十九年7闰的说法,而且也造成了24节气时间相对不是特别固定,每年都有差别。但是一般来说,即使清明节在农历的2月份,也主要是在中下旬。如果清明节在农历的3月份,主要是在中上旬。虽然每年一般是处于阳历4月5日这天也就是春分的第15天,但在农历纪年中每年出现时间并不统一,会在农历二月和三月份里均有出现。

农村中会总结许多俗语提醒农业生产,像我们这里是,二月清明慢慢拖,三月清明急急办,就是碰上农历二月清明的不要在育蔬菜,水稻上赶的急忙,还有倒春寒低温,如果没有塑料薄膜覆盖的将会可能受霜之损害。碰上三月清明的育秧苗的赶紧,过了清明后,气温迅速上升,莫错过秧苗生长季,特别是水稻之早稻,那时化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成熟拖晚了,收割时到了立秋后,影响二晚末成熟时遇早霜降,那可大损失到稻谷成熟,其他蔬菜瓜果类好些。

当然,清明节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节日习俗,具有多年的历史,就是祭奠扫墓活动,在这一天大部分人都回家扫墓。当然也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比如这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广为传唱,让人似乎有感觉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悲凉的情感,可以说堪称清明节的佳作之一。

小编认为,由于现在外出打工或进城生活的农村人越来越多,往往关于清明节回家祭祖的氛围越来越淡了,很多时候都是靠留守村里的亲人代为执行,再加上现在清明节假期也就1~3天,基本上很难按过去的老说法去执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