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本身就是一种进展性较强的疾病,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明,目前在治疗上只能采用对症处理的方法来控制精神症状。通常,患者在出院时精神症状消失,是药物作用控制了症状,这就容易给我们产生第一个假象——“我的病已经好了”,而实际疾病并未根治。
精神疾病难治愈且容易复发。导致精神疾病反复复发的可能因素如下:
1、患者性格:孤立、内向、敏感、多疑、这些性格和情绪,不利于应对复杂的社会压力,一旦受挫,精神上就容易再次出现问题。
2、季节变化:春秋两季发病人数增多,说明精神疾病的复发与季节因素有关,其原因很有可能是与人体内分泌的变化以及气候对人体心理影响有直接的关系。
3、不规则用药:擅自减药、甚至停药,这很有可能造成精神疾病复发。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精神疾病有没有好转并不是凭借患者的自我感觉来判断的,大家要停药必须征得医生同意。
4、服药依从性差:临床调查显示有许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私自停药、减药现象,这些都会导致精神疾病发作。
5、缺乏及时救治的医学知识:好多人缺少对精神疾病常识的了解,就医较晚,存在治疗困难。
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和病程的延长,患者的大脑神经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逐步下降,出现暴力倾向增强,甚至出现自杀、伤人等严重问题。而复发造成的频繁入院和更长的住院时间使得患者对治疗的抵触情绪加重,甚至需要对患者采取强制入院等措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
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选择手术治疗也许是他们最佳的治疗手段,也是最后的一道防线。
家属作为精神病人家庭治疗的监护人,有正、负两方面作用,有的患者是在家属监督下被动坚持服药,有的家属不让患者吃药,可见家庭支持起到一定作用,家属是否起到正性作用与家属的病耻感、经济负担等有关,提高家属对精神疾病及药物治疗的正确认知,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