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摘抄同济大学医学院主任医师赵旭东老师的一篇文章,科普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赵旭东老师是中国家庭治疗代表人物,在中国心理咨询业界非常有名气,本文摘抄自《心理学通讯》,年第1卷第2期:93-99。
引言
作为一个从医35年的临床精神科医生,本人(第一作者)是心理治疗的爱好者、实践者,还因为参加编写各种专著、教科书、诊疗指南、法规文件等的缘故,写过不少关于心理治疗概念、理论、技术等内容的正式文字。此次讨论,拟漫谈比较个人化的经验和想法。
总体来讲,与我们上一代精神科医生前辈所处的时期相比,心理治疗在当下的处境已经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登堂入室”,成为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要部分。
然而,若论其应得的地位、应有的作用与贡献,则仍不尽如人意。这样一个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是近年参与写于欣主编的《精神卫生65年》一书时总结的。该书尚未出版,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两位作者参与编写的章节中提取的部分。
1.新中国心理治疗发展的“故事”
年前,舶来品心理学上不了台面,几乎没有心理治疗专业人员,只有几个近年来才发现的稀有的例外:一个例子是戴秉衡博士,医院作为临床心理学家工作,培养了丁瓒等人。丁医院、南京精神病防治院(医院)担任临床心理学工作。他后来担任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创办医学心理学组,招募了包括李心天在内的一批科研人员。
另一位是上海的*嘉音。据王祖承、俞承谋主编的《*嘉音心理治疗文集》介绍,他被粟宗华医生聘为虹桥疗养院的心理治疗师。
2.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改天换地,心理治疗继续寂静无声
在年至改革开放的年代,心理治疗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也不重要。那时的精神卫生工作重点难点太多,资源都没有放在这个方面。
新中国精神科事业的奠基人夏镇夷、刘昌永,分别在年、年赴美国和加拿大进修。他们二位应该学习过精神动力性的心理治疗,后来因为苏联式的精神病学占了主流,就没有大规模传播过。
而前面提到的心理治疗师*嘉音,年建议开设心理治疗诊所,当年就被打成“右派”,随后受到公开批判。苏联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符合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范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用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理论。
不过,那个时期的心理学家极少,与社会服务、临床诊疗距离遥远。与此相应,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长时期被当作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受到批判。
在当时条件下,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开展过一些心理治疗的工作。据李心天教授介绍,这个时期的精神科纯粹就是生物学取向,心理学受到打击、排斥。
—年,心理学研究被贴上了“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反科学”、“伪科学”等标签。
李心天教授与李从培等人发展了“快速综合疗法”,曾用于治疗大量神经衰弱患者。
不过,那时整个精神科都不景气,生物精神病学也受到非议。在心理学受批判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无法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治疗工作。但仍有一些专家在全国各地悄悄地做心理治疗。他们的故事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为人所知。
例如,钟友彬医生与王景祥医生一起对强迫症和恐怖症病人进行了试验性治疗。80年代以后,他的《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一书出版。这个疗法也被人称为中国式心理分析。
杨华渝医生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出版科普著作《癫狂梦醒》,从书中可以看出,他们这代精神科医师中也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