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
今天我来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其实精神分裂症它是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那么多发于青壮年时期,一般的是从15岁起病的,但是现在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发病的年龄也越来越早,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大多数的青少年发生精神分裂症,大概是在14~18岁这个年龄段比较多。但是同时发病的年龄确实也越来越小,我们也见过只有六七岁的小孩子也有得精神分裂症的。那么作为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它是由生物、心理、社会这几个方面所决定的,作为中重性的精神疾病,它的这种生物遗传性是比较高的,虽然它并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是它具有明显的家族代际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是在三代之内,尤其是直系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那么孩子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比率会明显的升高,所以我们是建议如果是直系亲属有精神分裂症或者是双向情感障碍这些重性精神疾病的家族史的人,那么是建议他们最好是不要要小孩,因为确实发病率会有明显的升高
对于青少年期发生精神分裂症,往往症状是不太典型的。如果我们有一些基本的常识,我们知道精神分裂症它的典型的症状有思维联想,比较松弛,也就是说讲话没有什么逻辑,前言不搭后语,说话东拉西扯的,你问他什么他都经常是答非所问,说话没有连贯逻辑性,没有办法清楚地表述一个事情,同时会有一些幻觉和妄想,就是说他会胡言乱语,讲他凭空会听到一些声音,那么是别人听不到的,会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会出现这些幻觉。同时会有一些妄想,想总是怀疑别人是在议论他,感觉别人都在盯着他看,那会害怕别人害他,感觉有人监视他、跟踪它或者是操控它。同时他的情绪那有一些情感反应会比较的迟钝,就是说他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情绪的反应,那么有一些它表现的情感反应不太协调,也就是说他的情绪、行为和他本身的思维是不相符合的,他表现出来的可能会无缘无故的在那里发笑,一个人自言自语的,明明是听到很开心的事情,可能会突然哭泣,那么或者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反而在那里哈哈大笑。并且这种病人他的这种社会功能会出现明显的退缩,没有办法正常的进行生活学习和工作。那么这是精神分裂症的他的一些典型的症状表现,网络上也可以查到这些资料
但是对于青少年期的精神分裂症,那么它的症状往往并不是非常典型的,一方面是因为儿童期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在儿童期发生精神分裂症,实际上有一些处于精神分裂症它的早期的一个前趋期的症状,所以这个时候他可能还没有把所有的症状能够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够完全看到这个疾病的全貌。比方说有一些孩子他主要是一些精神自动症的表现,就是会自言自语,会无故发笑、发呆,突然性格发生一些改变,变得比之前没有那么活泼开朗了,变得比较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然后或者是变得脾气非常的暴躁,容易跟父母发生冲突,有一些孩子他会容易跟别的同学发生一些摩擦。但是实际上这些问题隐藏的背后有可能是孩子他有这样一些幻觉妄想,有一些牵连观念的苗头,所以他才出现的行为上的结果。因为小朋友他的这种情感的表达能力比较差,所以它往往这种情绪表达、思维言语的能力,我们不能够很全面很清晰的能够看出来,所以他有的时候往往一些躯体症状或者是行为问题表现出来。但是很多家长就会说,那我们怎么能够及时发现和干预,那么作为重性的精神疾病,像精神分裂症或者是双相情感障碍,那可能更多的我们就是,如果你发现孩子发生一些异常的一些表现,医院来就医,因为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我们主要是通过药物来干预的,并不是家长认为的,他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心理的疏导,通过做心理咨询跟他沟通,他是不是就可以缓解他的问题。因为精神分裂症它属于重性的精神疾病,主要是靠药物来治疗的。只有在后期康复的过程中,孩子他会遇到一些困扰,比方说对于这个疾病本身的焦虑。回归到社会上,回归到学校以后,容易跟别的孩子发生一些冲突和误解,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才会配合做一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但是孩子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
所以有一些家长就会特别的担心,那么药物的副作用会不会非常的大?那么对于孩子回归到正常的学校生活会有哪些影响?首先我们对于所有的孩子,我们都会跟家长也会有一个预先的沟通。实际上对于现在的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于我们最早期的抗精神病药,副反应有明显的降低,那么对于社会功能的影响也比之前要小很多。而且我们也会跟家长、跟孩子做好一个沟通,都会尽量的采用副作用最小,剂量最低的药物能够控制孩子的症状。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我们的维持治疗,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慢性疾病,我们要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治疗的周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于第一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我们首发的维持治疗期大概在1~2年,如果是第二次发作,那么大概是3~5年,如果是病情反复发作,那么它可能就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对于首发的精神分裂症的孩子,我们能够及时地就医,并且能够完成整个的维持期的治疗,能够使他病情稳定,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长可能在疾病的初期,尤其是孩子第一次发生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个疾病没有充分的认识。在出院以后会自行的减药或者是停药,认为孩子症状已经消失了,为什么还要服药?同时药物可能在孩子回到学校以后,在他情况稳定以后,他还服用原来的剂量,对于他的这种睡眠、他的精力,对他的精神状态确实可能会有一点影响
一般我们会要求家长在出院的一个月两个月、前三个月,医院复诊,会根据他的情况做出一个药物剂量的调整,也就是说他在住院期间服药量,跟他回去以后能够症状消失以后,在学校读书的这种情况下的服药的剂量,是会有一些变化的。但是有一些家长他可能没有充分的能够接受医生的意见,那么后期或者是他自己有一些自己的主张,可能就自己停药了。有一些孩子可能是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于更长的时间,但是停药以后基本上如果是首次发病,没有得到这种规范的治疗的孩子,往往他都会反复发作的。如果是发作了几次以后,确实这个疾病它就需要长期的服药的维持治疗,并且对于孩子的社会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本身得病的小孩子,实际上他的智力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但是如果是反复发病,那么经常读书中断、甚至于休学、长期呆在家里面,那么孩子他的学习受到影响以后,对于它的这种智力的发育,整个社会功能的成长都会有很大的一个影响,那么所以对于孩子的出院以后的这段时间,1~2年的维持治疗是非常的至关重要的。如果孩子他有一些其他的心理问题,我们也可以配合心理治疗
再就是因为孩子他需要坚持服药,然后需要吃药很长时间,有一些家长确实觉得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其实我们现在除了口服药以外,也有也有几种长效的针剂,那么这种新的剂型对于孩子的出院以后的维持治疗,对他的社会功能的康复其实是非常好的,那么他只需要每个月打一次长效针,那么孩子就可以维持一个月的时间,他可以不吃口服药,也可以能够维持它的比较稳定的血药浓度,也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不需要家长每天的督促,尤其是有一些父母亲不在身边的小朋友,或者是需要寄宿的小孩子,这种长效针剂对于小朋友其实是比较适用的。我自己在临床工作中也有一些孩子,我也推荐他们使用这样的一个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也非常有好处,因为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监督他们呢,他有没有再继续维持治疗,我可以很快的发现,然后跟他家属来沟通,并且他每个月来打一次针的话,也可以配合做一些心理咨询,对于它的一个总体状况的一个恢复的情况,医生也可以做出很好的追踪,跟他的家长也会及时的反馈
其实精神分裂症虽然是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但是即使你的孩子真的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希望家长真的不要那么恐慌,实际上这个病它是可以治疗,并且也是可以康复的。只是说呢我们在首次发病要及时就诊,给予规范的治疗,并且在维持治疗期尤其是首次发病的第1~2年期间,能够完成规范的维持期的治疗,对于他的后期的整体的康复和预防复发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家长,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你能够及时的就医,但是大家还是要有信心,因为这个病它确实是可以治疗,并且是可以康复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