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64812.html

在精神病人入院尴尬的同时,“出院难”问题更为普遍。不少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不得不面临“有家难回”的窘境。

 

一个周一的早上,周护士长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电话响了。

“是周护士长吗?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当外公了。闺女前天刚生的外孙,母子平安。我现在可忙了,做饭、照顾闺女及外孙,还要照顾老伴。我一直按时服药,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真好!老伴最近有些睡眠不好,我带她看了医生,已经好一些了,非常感谢您们住院到现在的帮助!”

打来这个电话的,是一位七年前出院,年逾六旬,反复19次住院的精神障碍康复者。他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有过跳楼等自杀行为,经常无故外走多日不归,家人难以护理,且住院期间敌意很强、接触极其困难,让医务人员也很头痛。而现在,他不仅经常电话联系,还会在每次来院取药时看望他们,女儿结婚时甚至送来喜糖,分享喜悦。

然而,并不是每位精神障碍患者都能像他一样顺利康复。医院,小*已经住院将近十年。在这十年里,家属从来没来看过患精神疾病的她,医院连家属都联系不上了,医院许多医疗费用。无处可去的小*只能长住下来,医院的“老赖”。

众所周知,精神疾病引起的社会功能障碍对患者造成了很大影响,也是非常困扰患者家属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疾病?怎样认识精神疾病?家属与精神障碍者沟通需要注意什么?如何帮助亲人康复?


  

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作为家属和患者都要知道:精神疾病的康复是需要专业机构的医生、家属、患者共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角色在不同方面的作用也有主次之分。

精神疾病是有病理学基础的,需要药物帮助维持治疗,而且治疗可能是长期甚至终生的,这个过程专业机构的专业医生起主导作用;不健康的心理和错误的情绪表达可诱发或加重疾病,形成恶性循环,进行心理调适和情绪控制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个过程患者的主动参与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关键,这个过程中家属起到主要作用。


  

什么是精神康复

精神康复是通过一系列训练措施和环境支持,尽可能使患者社会及职能角色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当恢复功能受到持续性缺陷与症状的限制时,致力于帮助他获得补偿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以及将其功能调整或训练到实际上可达到的水平。

精神康复应在急性发病或加重后立即开始,专业人员的精神康复目标是:维持长时间症状改善,建立或重建人际关系与独立生活技能,以帮助个体对象达到满意的生活质量。强调不能忽视患者生活环境里的自然照顾者,如家庭成员、亲友。康复治疗应与临床治疗同时进行。

简单地说,精神康复就是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康复目标,适时开展有效的康复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激发或培养社会功能,带着病有质量的生活,并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持之以恒。

这需要家属要用心、有足够的耐心,要细心、有爱心、更要有信心,真正从内心接纳患者,尊重每个人管理他们自己健康的专长和能力,
  

家属与精神障碍者如何沟通

家属与精神疾病患者沟通,要本着尊重、理解、信任、关爱的原则,倾听患者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愿望,顺其自然地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有效的沟通交流,增进互动,丰富情感。转移注意力至正能量事件,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家庭社会中的有用之人。

家属和康复者都要知道,单纯的精神疾病症状靠药物可以消除或减轻,而社会功能的康复不仅依靠药物,还需要更多手段,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很可能会伴随康复者终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相信只要有了良好的开端,康复的大门就打开了;只要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声明:本文版权归大众健康杂志所有,谢绝转载,侵权必究。)

如果您喜欢,就扫描一下指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