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当下的这些心理症状,看看你中招几条 [复制链接]

1#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为创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推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科普宣传,增加广大群众社会心理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医院和盘州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的电台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健康之声》访谈节目,本期访谈的主题:当前疫情下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今天做客我们访谈节目的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初级心理治疗师何方娇。何方娇

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初级心理治疗师。

主持人:有请嘉宾向大家问好!

何医生: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医院心理治疗师何方娇。

主持人:

近期,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疫情防控形式严峻复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下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聊聊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如何进行心理调适,首先我们请何医生跟我们聊一聊当前疫情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都有哪些影响。

何医生:

病*的肆虐,会让我们产生恐惧、焦虑、害怕的心理,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下,会让我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抑郁、焦虑、强迫等等,例如有些人会时刻绷紧神经,家里反复消*,外出后,反复洗手,内心还会担忧自己是否被感染,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

还有因为疫情影响,有些行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导致很多人因此失业,也因为就业机会的减少,好多人找不到工作,然后整个人悲观失望,对未来、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在疫情之前,我们如果心情不好就可以到处走一走,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去见我们想见的人,这些在以前对我们来说非常轻松就可以做到的调节情绪的方式,现在就不是那么随心所欲了,现在就会有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是好事,但对我们的心理来说就不一定那么友好了。疫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冲击,可能会对我们的认知、情绪、情感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年10月8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年全球范围内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分别增加了28%和26%,生活在受新冠肺炎严重影响的国家的患病率大幅上升,其中女性和年轻人受到的影响最大。

主持人:那为什么女性和年轻人受到的影响最大呢?

何医生:

这个应该要从女性和年轻人的心理特点来说,先说说女性吧,在疫情之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女性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就高于男性,在中国也是如此。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在情绪情感上的表现会更加丰富,女性对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比较敏感,女性的心理更容易受社会、经济变化影响,因此疫情以来,男女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差异被进一步拉大。

对年轻人来说,他们受影响主要是由于学校关闭,无法正常接受教育和与同龄人玩耍,现在疫情严重的地方都会选择让学生在家上网课,国内好多学生想要出国留学,结果最后在家上网课,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跟同龄人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上班族来说,当公司选择裁员时,相比于更有经验的人,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也会成为裁员首选。学业和工作受到影响的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图片源自网络)

主持人:刚刚我们聊的都是一些疫情对我们的负面影响,那难道疫情对我们就没有正面的影响了吗?

何医生:

疫情对我们也是有一些比较好的影响的,在这个世界上好像只有中国可以做到全民居家隔离,大家都不出门,非常团结,这个对我们的一个影响是可以激发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当我们看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去武汉支援,还有包括一些其他岗位上的人也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些都会让我们很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也会让我们感到很自豪,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些都是对我们社会层面的积极影响。还有就是也让我们去思考对于生命、对于疫情、对于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图片源自网络)

主持人:请问何医生,我们在面对疫情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反应呢?

何医生: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反应。

1.明显的情绪反应

紧张、担心、不安、害怕、恐惧、恐慌,情绪烦躁,容易激惹、发脾气,经常抱怨,甚至对疫情信息感到愤怒,对其他事情缺乏兴趣,闷闷不乐,无法开心起来,表情痛苦,哭泣。

2.明显的躯体反应

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心跳加快,呼吸不畅,憋气,恶心,腹部不适,腹泻,胃肠胀气,食欲差,尿频尿急,出汗,肌肉紧张及发抖,双腿乏力,肩背部疼痛,自我感觉发热等。

3.睡眠差

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多噩梦,睡眠不持久等。

4.认知功能受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不清晰,决策困难,脑子反应变慢。

5.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容易敏感多疑,过度防范他人。

6.行为反应

逃避或回避一些信息、场景,反复查看疫情的进展,反复测量体温,反复洗手,社交减少,变得懒惰,极端的甚至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等。

7.其他

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幻视、幻听、被害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图片源自网络)

主持人:那当我们出现这样一些心理或行为反应之后我们要怎么去调节呢?

何医生:

这些心理反应都是我们在应激状态下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不用过度地担心、紧张,当我们出现一些负面情绪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我们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及时觉察并接纳它是自我调整的第一步,回避负面情绪不利于后续的情绪管理。觉察并接纳了负面情绪之后呢,我们就要及时进行发泄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发泄,听音乐、唱歌、画画、写字、运动或者大哭一场,都是很好的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有条件的话建议最好进行运动锻炼,不仅能发泄情绪,增强抵抗力,而且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有利于改善我们的情绪。

躯体反应往往跟我们的情绪反应相关,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情绪不好时,便有可能出现躯体反应,当我们没有及时处理好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接纳、回避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便会在我们的身体里累积,最后以躯体上的不适表现出现。所以,要处理躯体不适,要先处理情绪。

关于睡眠问题,居家隔离或者集中隔离的人,可能会作息时间紊乱,夜间很晚不睡,然后白天睡得太多,所以就算是隔离期间也要按时起床,按时睡觉,规律生活,成年人每天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青少年的话需要9个小时左右,不能睡得太少,也不能睡得太多。如果是因为情绪问题引起的失眠,需要先处理情绪问题。

就算是在疫情期间也要保持正常的社交,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跟家人、朋友保持联系,让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避免我们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

还有就是对于有些本身比较敏感,或者是情感比较丰富,共情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除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