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在赚18亿精神病人的钱虎嗅APP [复制链接]

1#

每每说起精神病,不知道有多少人脑子里医院走廊里撞墙、嘶吼、打人的场景。殊不知,中国现在每8个人里,就会有1个精神病。

实际上,除了精神分裂,精神疾病还有很多常见类型,抑郁症、躁狂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无论轻重,都被囊括其中。

可惜的是,就连精神疾病重症患者都不能全部得到治疗。医院董事长管伟立曾介绍,我国约有精神科医生3万名,床位50万张左右,与国家登记在册的万重症精神病人都不在一个量级上。更遑论轻症。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医院诞生,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就是已有22年历史的医院,也是目前该领域为唯一一家完成IPO的公司。

然而与其营收逐渐增长相反的是,医院的港股股价在过去几年间每况愈下;两年前又被A股拒之门外。

不禁让人感慨,精神病院这门生意也太难了。

看病难,看精神病更难

提起温州人,大多数人脑子里浮现出的第一个标签可能都是——会赚钱。

温州人管伟立本不是个商人。年从温州卫校毕业后,他被分医院做医生。

他喜欢这份工作,喜欢看着病人在自己的帮助下渐渐好起来。患者数量远比想象中庞大。就在温州当地,便常有人找到管伟立,请他帮忙安排病床。

医院的状况之下,就连这点请求都让他颇觉无力。都说看病难,看精神病更是难上加难。

一方面,当时放眼全国来看,精神卫生的基础设施都远远不够,医疗投入几乎全部涌向大科室的建设,就拿最基本的床位来说都远低于标准水平——少,且又挤又破;另一方面,社会对精神病的误解,或恐惧、或嘲讽,连带着精神病医生和护士也遭到莫须有的偏见,这让人的缺口也难以补上。

供需的极度失衡,是管伟立决定下海的原因。

年,医院的职务,关掉家里的打火机厂,筹了10多万元,在温州东郊一个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最初,这只是一个精神病诊所。除了他和太太王莲月之外,诊所只有一个护士、一个护工和一个烧饭师傅;床位也不过只有20多张。不久,床位便爆满,几人的忙碌程度也可想而知。

继续扩大供应的升级也在情理之中。征地、盖房子、办手续,用了4年多的时间,管伟立创办的温医院正式在年开业了。

“变关为管”,破掉不拿精神病人当人的传统,这是管伟立医院院长会议上提出的改进方式。

譬如在病房的设置上,医院的病房便没有当时精神病院标配的铁门、铁窗,不似传统“牢房”,而像酒店一样毫不设防。

再如管伟立依照病症和病情进程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不仅接纳精神分裂重症病人入院,对认知能力尚在的轻症病人也有相应的治疗体系。病房也随之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只要没有伤害他人和自身的行为,患者都可以在开放式病房及周围的活动室、茶室等处随意活动。

不过,虽然床位数翻了近25倍,且基本住满,但起初,办医院反倒还不如做诊所赚钱。到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医院负债已有几千万之多。直到年,医院5%的营业税被取消后,医院整体才渐渐有了利润。

从被无视,到得到政策支持,社会办医的风才总算刮了起来。这以后,医院与资本,才渐渐发生了关系。

稳步增长,但遇资本冷待

根据当年医院提交给港交所的招股书,康宁医疗集团的扩张始于年。三年间,青田康宁、苍南康宁、永嘉康宁、乐清康宁相继成立,整个康宁快速扩张到多张床位的规模。

医院之外,医院医院托管业务,公医院或精神科科室收取管理服务费,医院诊疗服务,毛利率更高。

从规模和体量上来看,作为民营精神专科领域老前辈的医院,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资本也随之入场。年5月和年3月,德福基金和鼎晖资本两度投资医院,金额总计2.44亿元,也为医院的上市铺了路。

不过,即便精神病院市场需求大,医院的盈利能力也还不错,但鲜有投资人将其视为明星标的。

“甚至很多基金看不上。”年,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还在德福基金任职,第一次研究医院时他便发现了这个现象。德福也一度放弃了这个项目。

鼎晖内部当时对医院的争议也不小。彼时,现弘晖资本创始人合伙人王晖主导对医院的投资。越来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圈子里不少人常有抑郁的体会,王晖算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