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敬重症病房里的指挥官杨扬刷低危重症患者 [复制链接]

1#

原创张秀丽广东卫生在线昨天

4月13日,医院(下称“中山三院”)援湖北医疗队人全部平安归队。医疗队领队、院长助理杨扬终于松了口气,回到告别64天的办公室,打开窗,望了一会儿周边熟悉的环境意味深长地说:“回来了。”

医院光谷院区(下称“光谷院区”)抗疫期间,杨扬带着百人团打了漂亮一仗,把生命垂危的患者一个个拉回来,创造了国家整建制支援队伍里危重病例最低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的纪录,并且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

中山三院光谷院区医疗队的救治推荐方案获国家推广。

▲杨扬

舍家报国,奔赴战场

今年2月初,武汉疫情形势严峻,重症患者不断增加,医院重症病房不堪重负。按国家统一部署,医院光谷院区用来专门收治危重症患者,全国调配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各病区。

2月8日,中山三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通知,要派出一支人的医疗队到光谷院区支援,全院多名医护人员报名。

这么多人,怎么组编队伍才科学合理?从当时前线需求来看,呼吸、传染病和重症医学专科是最急需的医疗力量,这些科室人员在队伍中的占比应尽可能高。

考虑到病人可能存在各种复杂的情况,经过一晚讨论,院领导班子决定派出多学科团队奔赴前线。最后遴选了十几个科室的33名医生和名护士,是当时17支国家队里涵盖科室最多的医疗队。

细心者会发现,这支队伍比国家的分配人数多出了3个名额。杨扬介绍,医院特别申请增加的3个指标,以便精神心理、营养支持和康复医学专家加入。这也是中山三院带到前线的秘密武器。

多学科团队已经组建好,谁能带领这支团队,将医院成熟的“MDT模式”带到新战场上,持续有序地运转?

“我去!”杨扬在群里主动请缨。他既有管理经验,熟悉每位队员的情况,又是肝移植专家,有危重症救治经验,“我应该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在院长戎利民眼里,杨扬确实是合适人选,可考虑他家里的特殊情况,迟疑了。杨扬74岁的父亲刚完成肺移植手术,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

杨扬却说,报名前他曾与父亲交流,老人家对他说:“你爷爷就是抗日烈士,我们家都有为国家做事的传统。这个时候国家需要你,你一定要去。

2月9日上午,杨扬带队出征。临行前,他向戎利民院长郑重承诺:“把救治病人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位队员的保障工作,把大家平安带

▲杨扬每日到病区检查

排兵布阵,临危不惧

在赶往机场的大巴上,杨扬就开始思考如何搭建高效的管理架构。

“到客场作战,我们不能依靠信念蛮干,要通过高效管理激发团队的最大效能,尽快找回主场作战节奏。”杨扬笃定地说。

他迅速敲定成立医疗组、护理组、临床营养与后勤保障组、感染控制组和联络工作组,安排队伍里5位经验丰富的老将来担纲,并要求各组长抵达武汉后尽快结合病区情况制作出指导方案和操作明细。

2月10日一早,杨扬带着几位组长到光谷院区进行工作交接,为2月11日收治第一批病人作准备。

根据分配方案,他们整体接管光谷院区的E1病区2楼,共50张病床。

交接工作还没结束,他们就接到通知:“下午有病人转送过来。”小组长们听了有些急了,杨扬马上带他们熟悉环境,同时也让在酒店待命的医院备战。

5位组长开始细分小组、制订病人收治流程、建立分级救治标准、制作治疗指导方案、梳理院感防控细节、完善病房心电监护设备等。深夜11点第一名病人到达前,他们已经完成了接收病人的多次演练。

医疗组组长毕筱刚说,那天下午他们的准备工作有多紧迫,后面的救治工作就有多从容有序。

24小时内,他们收了43名病人;48小时内,病床全收满,绝大部分是重症、危重症患者。

毕筱刚回忆:“那种情况是我从医这么多年没见过的。有些病人一来就要抢救,要气管插管或者上呼吸机……原本治疗方面我们是不慌的,但一下子涌来这么多垂危病人,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决定,心里会没底。”

后来他发现,在杨扬已组建的管理架构运行下,担心有点多余。

▲杨扬带队查房

“当爹又当妈”是队员们聊起杨扬在一线工作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组。有他在,队员们觉得很安心。

演练中,杨扬要求每位队员做到防护措施严格过关。首批医疗小组进入隔离病房前,杨扬与护理部主任陈妙霞不放过任何细节,逐个检查队员的防护服穿着,确定稳妥后,在每个人身上写下名字和鼓励的话语,拍一拍肩膀,再三叮嘱“防护第一,一切按照培训流程一步步来”。

将第一批队友们送入隔离病房后,他继续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团队的救治工作很快进入轨道。“顿时感觉客场变成了主场。”毕筱刚说。

盘活资源,提高治愈率

病区患者满员,杨扬马上调整工作重

“虽然新冠肺炎主要表现是肺的问题,但它损害的是全身器官,缺氧和炎症都会导致器官出现更多损害,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杨扬认为,制定精细化、差异化、及时的治疗方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根据新冠肺炎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杨扬提出新的治疗模式,“其实就是三个原则:一是多学科立体化管理,二是个体化治疗方案,三是评估干预要及时

杨扬还要求医疗护理做到观察及时、检查及时、处理及时、会诊及时和预警及时。他早晚两次带团队集中查房,并设立组长、二值、三值组成的“三值”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熟悉患者病情的医护人员在病房,让每一个患者都得到最精心的诊治。

他甚至提出,病人不能脱离吸氧也不能离开医护人员视线,哪怕是去上个厕所,“脱氧几分钟都可能造成病人死亡,这种情况绝不允许发生。”

实际操作过程中,他让每个治疗小组以呼吸危重症医学专家为主,其他多个专科协同作战;同时也建立“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专科首席专家负责制”来动态调整医生管理病人,如肺炎以外的严重合并症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最主要问题时,则以合并症相关的专科医生为主,其他学科医生配合。

“我们收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中,合并一种以上基础病的占60%以上,每位患者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杨扬表示,每次查房都是多学科联合进行,方便各科专家提前发现或预判风险苗头,及时阻断患者病情从重症到危重症、危重症到死亡的过程。”

事实上,后期的救治数据也证明这对提高救治率起到很大帮助。

让康复医学、精神心理、临床营养专家提早介入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是中山三院医疗队的最大的杀手锏。“传统概念中,康复和精神心理科是在患者进入康复阶段才介入。但在武汉,重症患者长时间受低氧折磨,心情焦虑、烦躁甚至不配合治疗,尤其是高龄老人就像老小孩一样,对心理支持的需求更高。”

▲杨扬在病房跟患

有一名82岁的老太太是病区首批入院的患者,老伴在疫情中去世,儿子也住院了,老人备受打击,性格固执不愿配合治疗,且经常处于昏迷状态。精神心理科专家第一时间介入,通过写字板等方式想办法与老人沟通。

经过专家两天坚持不懈地疏导,老太太终于肯搭理他们了,也愿意配合治疗。团队给她安排ICU级别的护理,并把队里的营养奶粉、纯牛奶都拿过来给她喝,保证她高蛋白营养支持。

营养科医生还为她定制不同阶段的营养方案。有一次老人想吃面条,医护人员想办法找地方煮了一碗面送进病房满足她。

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在多学科的救治下,命悬一线的老人情况很快好转,19天后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时,

“很多事情他考虑得很周到,提前把工作做到位,也化解了很多风险。哪怕是刚发现的问题也能快速协调解决。”毕筱刚说。

“无论年龄多大、无论什么基础疾病的患者,我们有多学科医生,有优质的硬件设备,要尽力挽救生命!”杨扬经常提醒队员要有信心,不能放松警惕。

3月7日,宁波医疗队救治的一名88岁新冠肺炎患者出现左膝关节疼痛难忍,对症处理后效果欠佳,遂邀请中山三院专家协助诊治。杨扬派出了康复科和骨科医生前往诊断。骨科医生发现患者骨关节炎犯了,给患者进行关节腔抽液和玻璃酸钠注射,疼痛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康复科医生还教老爷子一些在病房里也可做的关节锻炼,促进康复。

支援光谷院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山三院医疗队整体救治水平高的消息不胫而走。

“同样是用沐舒坦,为什么你们给病人用就这么有效”“肠道吸收很差的病人,你们的营养方案是什么样”……同场奋战的兄弟医疗队也会来向他们取经。

3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以及副院长汪辉等人到中山三院病区考察。考察团对医疗队“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救治模式”给予很高评价。

陈孝平院士表示,中山三院医疗队的成绩在各支医疗队中十分突出,与其出色的管理密不可分。刘继红也认为中山三院的病区管理得非常好,其管理模式有必要在全院推广。

随后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门医院“光谷经验”。在3月21日召开的湖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医院光谷院区4支医疗队介绍了救治经验,中山三院医疗队就是其中之一。

消息传出,前来向中山三院医疗队取经的医疗队越来越多,杨扬赶紧发动大家将已有的管理和治疗经验总结成文,与其他医疗队共享,让更多患者获益。

50天的奋战,中山三院负责的病区共收治了90名患者,其中77名为重型、危重型患者且平均年龄为63.8岁,68.8%的病人有1种以上基础疾病,经他们多学科团队全力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平均住院日降至22天、病死率降至2.6%,分别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30~40天和49%~61.5%

▲杨扬把名队员都平安带回来了

回到广东休整的14天里,杨扬继续带领队员完善经验总结,把方案详细到每一步操作、用药量、用药观察等,汇总成册。这些宝贵经验将毫无保留地在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海内外参与抗疫的医务人员共享。

如今杨扬医院岗位。提及在一线的经历,他说,虽然在临床20多年已经见过很多生死,但经此一役对生命又有了更深感悟:“我们要更加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每个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必须要有家国情怀。”

因在武汉抗疫工作突出,杨扬获得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表示,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援鄂抗疫精神,践行医者初心,始终把病人安危放在第一位。

3分钟公益音乐MV《战疫英雄》

向我们的战士致敬↓↓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

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

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

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每天将推出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

记者|张秀丽

编辑|苏海宁责编|黎晓心

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