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裴寂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TUhjnbcbe - 2024/4/1 9:20:00

自古以来,开国大帝都是什么形象?

霸道!横行无忌!因为他是帝国的创始人,有资本横着走路。

说一不二的权威!能够带团队杀出一条血路,想没有威严都不行。

主宰生死的阎王爷!不用太多解释,看朱元璋就行了。

其实还有一条:属下多如牛毛。不管怎么说,开国大帝都是国家一把手,群臣不跟着他混,能有什么前途?遗憾的是,唐朝还真不是这样的!

看看李渊,起兵的时候,朝臣天天围着他转,可李渊性格懒散啊,再加上太过信任两个儿子,于是大手一挥,你们也别围着我转了,去跟着老大和老二建功立业吧!路上招揽了很多人才是吧,对不起,总部不接收新员工了,你们去找李世民吧,或者李建成也行!我的就是儿子的,儿子的就是我的!

事实证明,李渊还是失策了。古往今来,不管文臣还是武将,都有一颗追逐名利的心思,能给他们名利的,恰好是掌握游戏规则的人。

事实上,李渊就是级别最高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可他却甘愿做个看客,整日和裴寂、萧瑀这帮人聊天八卦,不愿意亲近后起之秀。武德一朝,几乎很少看到李渊提拔人才,想想看,你不愿意拉拢这帮人,别人凭什么依附你?

就拿刘文静来说,他自己的定位就是李渊的嫡系,看到裴寂的地位比他高,刘文静醋意大发,以至于不顾政治家的颜面,在李渊面前和裴寂强行开撕。然而,李渊却因为私情偏袒裴寂,最终让刘文静获得了不公平的待遇,其他人不禁会想,连刘文静都没有好下场,他们跟着李渊还有机会吗?

事实上,李渊混到最后,身边只有裴寂、萧瑀、封德彝、陈叔达等人,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失败。说白了,这几个人选择站队李渊,又在太子府和秦王府之间左右摇摆,政治立场很成问题,李世民做了皇帝,自然得找机会对付他们。

先说说裴寂吧。

想当初,裴寂自告奋勇,想要前往太原平叛,结果大军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宋金刚等人打得抬不起头来。为了遏制宋金刚的攻势,裴寂焚烧了黄河沿岸老百姓的口粮,差一点引发了河东地区大规模的暴乱。

李渊鄙视了裴寂一顿,随后让他继续在河东晃悠,找机会建功立业。随后,夏县农民吕崇茂造反,裴寂为了找回场子,开始找吕崇茂的晦气,悲剧的是,裴寂居然连一个种地的老百姓也打不过,最后只能灰溜溜逃回长安。

李渊为了安抚朝中大臣的情绪,将裴寂狠狠地羞辱了一顿,随后将他打入大牢,可没过几天,裴寂就堂而皇之地走了出来,至于皇帝的恩宠,似乎比兵败之前更加令人眼红啊!

武德四年(),麟州刺史韦云起上了一道奏折,控告裴寂有谋反的嫌疑。李渊呵呵一笑,责令有关部门按程序调查,最终的结论就是此事纯属诬告。

李渊事后对裴寂说出了心里话:“裴爱卿啊,朕能夺取天下,都是你的功劳啊,你又如何会对朕怀有二心呢,朕之所以将你交付给有关部门调查,是让天下人都相信你不会谋反啊。”

据史料记载,李渊怕裴寂心里不舒服,特意派了三位贵妃为特使,让她们带着金银珠宝,还有各样的珍馐美味前往裴寂的家中宴饮,可以说给足了裴寂的面子!后来,李渊下令改铸新的钱币,给齐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分别赐了三座造钱的炉子,特意给裴寂也送了一个!不仅如此,李渊还让赵王李元景娶了裴寂的女儿为妻,两家结为亲家。

问题是,李渊真的是因为喜欢裴寂,才会干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儿吗?《旧唐书》里面记载,李渊曾经对裴寂说过,说他出身名门世家,长辈们都在朝中身居要职,而且还说西汉的萧何、曹参也比不了裴寂。

说白了,李渊想拉拢的不是裴寂,而是以裴寂为代表的河东门阀士族。

无独有偶,萧瑀出身兰陵萧氏,是江南南梁皇室的后裔。除此之外,萧瑀还是楚地后梁皇室的代表,萧瑀的存在,其实就代表了楚地在朝野的政治地位。

封德彝的老爹是北齐的太子太保,老妈是范阳卢氏,老婆是河东杨氏,杨素的堂妹。他的存在,其实代表了河北、山东等地在朝野的政治地位。

至于陈叔达,南陈皇室成员,几乎代表了整个江南的政治形象。

想通了这一切,就能明白李渊为什么要把这几个超级大佬留在身边,这是收买人心的政治手段,也是李唐拉拢门阀士族的国策。

千百年来,世人总觉得李渊是碌碌无为之辈,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可言,在个人魅力上也乏善可陈。殊不知,隋唐交替时代,不管是人口、经济,还是社会伦理、信仰,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低迷状态。

李渊,其实扮演了西汉时期的文、景皇帝的身份,能打的仗,一律先不打,可能的皇朝内斗,一律先摁下来,一切以稳定和发展为主。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做皇帝之后,几乎还是延续了这样的治国思路,直到国力全面复苏。

治国思路是一致的,可执政的策略却大相径庭。说白了,都是打群架,究竟是用白面书生上场,还是用地痞流氓上场,父子俩癖好不一样。

李渊的理念是团结门阀士族,李世民的执政理念是打压门阀氏族,提拔寒门的人才,父子俩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方面一定会形成原则性的冲突。

好了,还是说回裴寂吧。

按理说,能够让皇帝另眼相看,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吧?遗憾的是,裴寂并不这么看,李渊对他越好,给他的地位越高,裴寂越是心惊肉跳,他总感觉背后凉飕飕的,李唐刚刚建国,裴寂就生了退意。

武德六年(),李渊下诏,封裴寂为尚书左仆射,并在太极宫摆宴庆祝。裴寂趁机说道:“陛下啊,当初在太原起兵的时候,臣就和陛下约定好了,等陛下夺取天下,臣就辞官归田,如今天下安宁,臣也该告老还乡了!请陛下恩准。”

此时,裴寂年仅50岁,正好是政治家的巅峰时期,裴寂说出了退休归田的请求,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裴寂遇到麻烦了,而且是个大麻烦。

据史料记载,李渊的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儿,他极力挽留裴寂,君臣之间到底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君子协定,谁也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裴寂最终答应留下来了。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李渊再也没有封赏裴寂什么,一直到武德九年(),李渊才给裴寂加了个司空的头衔,另外赏了五百个封户。

武德九年()九月,李世民搞了个排排坐分果果的游戏,裴寂虽然没有尺寸之功,却被赐实食邑一千五百户,高居所有大臣之首。

李世民的政变虽然成功了,可李渊毕竟还在,随后的一段时间,李世民的原则是保持低调,不和老爹闹矛盾,对武德旧臣也是客客气气。

贞观二年(),李世民前往长安的南郊祭祀,让裴寂和长孙无忌一同前去,还让他们乘御辇同行。所谓的御辇,虽然是皇帝的普通座驾,可毕竟是皇帝身份的象征,平日里谁要是敢摸一下皇帝的御辇,那就得落一个大不敬的罪名,能够爬上去体验一下,实在是祖坟上冒了青烟呀。

裴寂思来想去,觉得做人还是不能太高调,于是委婉地拒绝道:“陛下啊,微臣没有尺寸之功,哪有资格坐您的御辇啊!”

李世民呵呵一笑:“裴爱卿,你辅佐太上皇建立了大唐,而长孙无忌一直跟随在朕的身旁,能和朕一同乘车的,除了你们还能有谁?”

皇帝都这么说了,裴寂也不好意思再矫情。

事实证明,皇帝的专车真的不是啥好东西,裴寂坐在上面,汗流浃背、如坐针毡,可谓是生不如死。每当李世民热情似火,裴寂背后就凉飕飕的。

去南郊的路上,裴寂回想起当年他和刘文静在李渊面前争宠,最终导致刘文静被杀的事儿。不管怎么说,裴寂是李渊的旧臣,刘文静才是李世民的好朋友。想当年,李渊想要诛杀刘文静,李世民却拼死力保,就在李渊犹豫未定的时候,裴寂给刘文静上了一款眼药,最终迫使李渊下达了对刘文静的诛杀令。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轮到李世民做皇帝,裴寂感觉自己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事实上,裴寂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贞观三年()正月,一个名为法雅的和尚在长安城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据史料记载,法雅和尚是李渊的座上宾,可以随时出入太极宫。事实上,李世民也知道此人的存在,他以为李渊做了太上皇,日子可能会过得很无趣,想找几个和尚道士聊聊天,因此也就没有在意。

谁料想,法雅和尚在太极宫待的时间长了,居然听说了不少前朝旧事、当朝秘闻,法雅也知道这些事儿不能往外说,可他毕竟是个凡人啊,掌握了宫廷的八卦新闻,却不能一吐为快,这是何等的痛苦啊!法雅和尚犹豫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决定将宫禁的秘事说出去,以此彰显自己的通天本事。

李世民得知此事,立即下令回收了法雅和尚的腰牌。

令人没想到的是,法雅和尚居然心生怨恨,将肚子里的存货全都抖了出来。至于说了哪些秘闻,谁也不知道。总而言之,李世民非常生气,他下旨让兵部尚书杜如晦亲自审理此案。据史料记载,审问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法雅和尚一口咬定,是裴寂让他乱说话的。

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

裴寂表示,自己确实和法雅和尚有过一些交集,可他毕竟是李唐的重臣,让一个和尚妖言惑众、诋毁朝廷算哪门子回事儿?难道谣言可以杀死别人吗?裴寂觉得自己很冤枉,因此极力在李世民的面前辩解。

遗憾的是,李世民不想和裴寂讲道理,因为他是皇帝,不需要讲道理。李世民也不想和裴寂讲旧情,因为两人没有私交,全都是旧怨。李世民也不想和裴寂讲政治利益,因为裴寂属于门阀士族,属于李世民重点打击的对象。

李世民:“裴爱卿,啥也别说了!既然出了这种事儿,朕也不好袒护啊,朕决定罢免你的所有官职,夺去你一半的封邑,你尽快回蒲州养老去吧。”

裴寂似乎心有不甘,问了一句:“陛下,臣能否留在长安?”

李世民蒙了,你裴寂好歹也是一位政治家,居然还不明白眼前的状况?给你台阶,你自己不会自己下,还敢违逆我的意思?

直到此时,李世民的小宇宙终于爆发了:“裴寂!扪心自问,你的功劳、才学和你如今的地位匹配吗?你能有今日的地位,全都是太上皇宠幸你的缘故。武德年间,贪污受贿的现象屡禁不止,朝廷政务极其紊乱,你应该为此负责。朕念你是开国旧臣,不想依法处置你,让你回归故里,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话说到这个地步,裴寂如果再听不懂,未免就有些愚蠢了。君臣谈话结束之后,裴寂便赶回家收拾东西,打算返回蒲州安享晚年去了。

天下人都知道,裴寂是李渊的入室亲信,炮轰裴寂,其实就是公开打李渊的脸面,李世民能不懂这个道理?李世民既然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罢免裴寂的官职之后,李渊就表态了:“二郎啊!朕是太上皇,住在太极宫总归不太合适,朕决定搬到弘义宫,把太极宫留给你!”

太极宫是七星级的总统套房,弘义宫是五星级的亲王宾馆,住宿条件和服务质量下降了好几个档次,李渊的心里能舒服吗?可是没办法啊,人家李世民才是皇帝,让他带着满朝文武在太子宫办公,这算哪门子事儿?

古话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李世民既然是皇帝,就应该住在太极宫,如果让他住在太子宫,外人肯定会猜想,李世民的皇位是不是得来不正?

李渊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一生都懂得蛰伏待机、隐忍求生,为何被赶下皇位之后,还敢觍着脸继续霸占太极宫?如果说李世民是个孝子,不敢动李渊动粗,未免就有些侮辱老铁们的智商了。前面已经说过,李渊的底气就在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理亏的一方,李渊就是想要证明这一点!

武德九年()—贞观二年(),李世民选择居住在太子宫,算是向老爹低头认了错,可老爹始终没有搬出太极宫的意思,李世民也开始着急了。如果继续在太子宫住下去,世人会怎么看待李世民的政权?总不能说,贞观朝就是一个笑话吧?

李渊也明白了,父子之间的斗气也得有个期限,如果要给这个期限规定个时间,那就是两年!形势已经很明朗,老二想借着裴寂的事情,逼迫他交出太极宫的居住权,彻底完成皇权的交接。历史证明,此事过后,李世民虽然继续打压裴寂,可不再是要死要活,至于对老爹的态度,也开始变得温和起来。

还是说说裴寂吧。

据史料记载,裴寂回到老家后,做起了资深的宅男。河东的官员来拜访?一律谢绝!七大姑八大姨来拜访?一律不见!门人后生来拜访?滚一边儿玩去!裴寂表示,上门的都是麻烦,他只想离麻烦远远的,仅此而已。

遗憾的是,裴寂最怕的麻烦还是找上门来了。当时,蒲州有个叫信行的精神病患者,此人没事就喜欢跑到裴府,和裴寂的门童胡侃八卦,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看你们家裴公是个有天命的人啊!”

没过多久,这个精神病患者就莫名其妙地死了,看大门的也许是想找裴寂邀功请赏,于是将信行的话转达给了他。

裴寂:“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裴寂开始有点心神不宁了,想想看,长安城的风波刚刚平息下来,蒲州又出现了这样离奇的言论,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在使坏?老天爷可以证明,裴寂确实没心思造反,也没胆量造反,他只想自保求生。

裴寂不敢将此事奏报给朝廷,本能告诉他,想要让这件事情平息下来,只能让所有的知情人都灰飞烟灭,俗称杀人灭口!彼时,精神病患者已经去世,为了保险起见,裴寂找来了亲信恭命,命他去杀掉这个看大门的。

谁料想,恭命居然违背了裴寂的命令,将看大门的给放了。

在裴寂的眼里,杀个门子只是小事一桩,恭命应该可以做好,因此事情安排下去之后,裴寂没有再过问此事。过了一段时间,裴寂让恭命去找封邑的老百姓收租子,谁料想,恭命这小子将收来的粮食全部卖成钱财,然后挥霍一空了!

裴寂得知此事,暴跳如雷,扬言要把恭命扭送给官府治罪。

不得不说,恭命做人确实不太讲究,见利忘义、出卖主人,堪称是古往今来的标准小人。身为裴寂的亲信,就应该有听命行事的政治觉悟,坑老板一把是做人的本分,坑老板两把是额外的福利,坑老板三把,那就是丧心病狂啊!

面对官府的审问,恭命坦白承认,自己确实背叛了老板,可为了换取生机,恭命爆出了裴寂的小秘密:裴寂的门童说他是天命所归,裴寂本人也知道此事,可他却隐匿情报,还暗地里杀了门童,裴寂居心叵测啊!

长安方面很快就知道了蒲州的闹剧。李世民本来就想收拾裴寂,这件事无疑给了他绝佳的口实,李世民很快就做出批示,判罚裴寂犯了四条大罪:

罪名一:身居朝廷的三公,却私下和妖人往来。

罪名二:事发之后,大发不满言论,声称国家之兴是其所谋。

罪名三:隐匿妖人之言而不奏。

罪名四:杀人灭口。

李世民对臣僚们说道:“裴寂的重罪,朕即便赐他死罪也不为过,但是考虑到他确实对朝廷有功,就免除他的死罪,发配静州吧!”

静州,位于现在的四川广元市旺苍区,那地方气候潮湿炎热,疫病滋生,对裴寂这种北方人来说,犹如天堂进入地狱,就算有幸不死,也只能留下半条命。

老人们都说,人如果走了霉运,喝凉水都能塞牙,放屁都能蹦到脚后跟,确实是至理名言啊。瞧瞧裴寂,到达静州没多久,当地的羌人就造反了!这还不算什么,部分朝臣开始给李世民递奏折,声称羌人谋反,无非是想拥立裴寂为主,搞自己的独立王国,说不定此事就是裴寂指使的!

很明显,这是朝臣为了迎合李世民,故意找裴寂的晦气。事实上,李世民很想打压裴寂,有私怨,也有政治考虑,可裴寂毕竟是老爹的心腹,又是李唐的开国重臣,也不能对他太过分啊!更何况,裴寂就算是蠢蛋,也不至于干出背叛朝廷的事儿,判处他谋反之罪,有点太欺负人了。

李世民态度坚决:“朕不相信裴寂会造反。”

事实证明,裴寂不仅没有参加暴动,还组织人力平息了羌人的叛乱。

贞观三年(),李世民下了一道特旨,让裴寂返回长安休养。遗憾的是,裴寂已经被折腾得不成人样,回长安之后没多久就一命呜呼。李世民随后下诏,追封他为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算是全了他的身后之事。

关于李世民和裴寂的恩怨,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白了。

登基之初,李世民想要安抚和讨好李渊,因此一直善待裴寂等元老重臣。可是到了后来,李渊继续霸占太极宫,让李世民的政权非常被动,李世民便借着打压裴寂的机会,正式向李渊提出交换条件。

法雅和尚的供词,李世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李世民的英明,他岂能不知道这是有朝臣暗中指使,想要找裴寂的麻烦?不过,朝臣们干的事儿正好符合李世民的政治诉求,他也就顺水推舟罢了。

至于蒲州的事情,裴寂知道有人在找他的晦气,如果将此事上报给朝廷,不正好中了人家的圈套?裴寂选择杀人灭口,完全是人之常情,至于被亲信常恭出卖,实在是出乎裴寂的预料!事实上,李世民也猜出了蒲州事件的隐情,他拒绝相信裴寂谋反的供词,最终将裴寂发配到静州,算是对天下人有了交代。

裴寂到达静州之后,对手直接跳出来诬陷裴寂要造反,这次就连李世民也看不下去了,直接命他们不要胡闹,这才制止了贞观初年对裴寂的政治斗争。

李世民害怕这群猪队友损毁他的英名啊。

文/九皋寒叟

1
查看完整版本: 裴寂出来混,总是要还的